‌欧洲专利体系再扩容:老挝正式加入EPO生效国版图 中企跨境知识产权保护迎新机遇

发布时间: 2025-04-09 16:41:24 类别: 行业资讯 浏览: 31

  2025年4月1日,欧洲专利局(EPO)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(以下简称“老挝”)签署的《欧洲专利生效协议》正式生效,标志着欧洲授权专利的保护范围首次延伸至这一东南亚新兴市场‌。此次扩容不仅完善了欧洲专利系统的全球化布局,也为中国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性保障。

一、协议核心规则:生效流程与费用标准‌

  根据协议条款,自2025年4月1日起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(申请日期需晚于生效日)可通过缴纳180欧元生效费,在老挝获得专利保护‌。费用需在EPO发布欧洲检索报告后6个月内缴纳,或作为国际PCT申请进入欧洲阶段时的必要步骤‌。若企业错过缴费时限,可在2个月宽限期内补缴,但需额外支付50%的滞纳金,总费用增至270欧元‌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协议明确排除追溯效力:2025年4月1日前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无法办理老挝生效手续‌。这一规定要求企业需精准规划专利申请时间线,避免错失市场准入机会。

二、生效国版图重构:欧洲专利覆盖范围突破46国‌

  老挝的加入使欧洲专利生效国数量增至7个(含摩洛哥、摩尔多瓦、突尼斯、柬埔寨、格鲁吉亚),结合原有的39个缔约国及波黑延伸国,欧洲专利的跨境保护网络已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‌。若哥斯达黎加后续完成协议签署,生效国将进一步扩展至8个‌。

  从区域分布看,老挝成为继柬埔寨之后第二个与EPO达成协议的东南亚国家,填补了欧洲专利体系在湄公河流域的空白‌。这一布局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技术合作战略相呼应,为欧洲企业抢占东南亚数字经济、清洁能源等赛道提供知识产权护城河。

三、制度优势:集中化程序降本增效‌

  EPO的“单一申请、多国生效”机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行政成本。以一项需在10个欧洲国家生效的专利为例,传统模式下需分别提交10次申请并支付国别审查费,而通过EPO体系可节省约60%的申请成本‌。此外,欧洲专利授权后的年费管理采用统一标准,避免了各国费率差异导致的合规复杂性‌。

  对于中企而言,该体系尤其适合以下场景:

  ‌研发成果多国布局‌:通过一次申请同步覆盖德国、法国等欧洲主要市场及老挝等新兴市场;

  ‌应对贸易壁垒‌:在东南亚供应链转移背景下,提前在老挝布局专利可防范技术侵权风险;

  ‌融资增信‌:EPO授权专利可作为跨境质押标的,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‌。

四、企业实操指南:规避风险与优化策略‌

  ‌时间节点管理‌

  计划进入老挝市场的企业需重新评估专利申请日程,确保申请日在2025年4月1日之后;

  建议在EPO检索报告发布后3个月内启动缴费程序,预留应对审查意见修改的时间窗口‌。

  ‌费用成本控制‌

  对比生效国费用:老挝180欧元的生效费低于摩洛哥(220欧元)和突尼斯(200欧元),但高于柬埔寨(150欧元)‌;

  集团企业可统筹规划生效国组合,例如在老挝、柬埔寨同步生效以覆盖东南亚制造基地,单件专利总成本控制在330欧元以内‌。

  ‌争议解决预案‌

  老挝专利侵权诉讼需通过其国内法院审理,企业应提前储备熟悉老挝《知识产权法》(2025年修订版)的本地法律团队‌;

  建议在专利申请阶段加入老挝语权利要求书译文,减少授权后的解释争议‌。

五、战略意义:中企东南亚布局的“专利支点”‌

  老挝作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关键节点,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工业化进程。欧洲专利在此生效后,中企可通过以下路径提升竞争力:

  ‌技术合作‌:与老挝本土企业联合申请专利,享受EPO审查高速通道(平均授权周期缩短至24个月)‌;

  ‌标准制定‌:在可再生能源、智能电网等领域,以欧洲专利为基础参与老挝行业标准建设;

  ‌资产运营‌:通过许可、转让EPO老挝专利,盘活创新资产价值‌。

  老挝加入EPO生效国行列,既是欧洲专利体系扩张的标志性事件,亦折射出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趋势‌37。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唯有精准把握规则变化、前置化布局专利资产,方能在东南亚市场结构性增长中占据先机。随着《欧洲单一专利体系》的全面落地,以“集中化、低成本、广覆盖”为特征的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新时代已然到来‌。

关键词:专利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我们。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