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光伏产业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专利混战。2025年开年,晶科能源与隆基绿能在全球四大洲展开专利攻防,将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之争推向白热化。
两大技术阵营已泾渭分明:晶科能源领衔的TOPCon阵营与隆基绿能主导的BC阵营形成对垒。TOPCon凭借其27%的转换效率及与PERC产线的高兼容性,迅速占据67%市场份额,但同质化竞争导致电池片价格年内暴跌40%。而采用全背接触结构的BC电池虽实现28.7%的实验室效率,却受困于3倍于TOPCon的产线改造成本,目前全球有效产能不足20GW。
这场诉讼风暴可追溯至2022年LG出售的745项光伏专利。晶科能源斥资购得其中585项核心专利,随后向天合、晶澳等TOPCon阵营企业战略授权,形成专利攻守同盟。值得关注的是,涉诉专利覆盖从P型掺杂工艺到栅线设计的12项核心技术,直接关乎TOPCon提效降本的关键路径。
"专利战本质是技术代际的话语权争夺。"金辰股份CEO祁海珅指出,"当技术迭代进入平台期,头部企业需要通过专利壁垒构筑护城河。"数据显示,2024年TOPCon阵营研发投入强度达7.2%,远超行业平均的4.8%。
专利硝烟背后,光伏巨头正经历业绩寒冬。2024年报显示,TOPCon阵营代表晶科能源扣非净亏10.12亿元,BC阵营龙头隆基绿能预亏超83亿元。价格战与技术战的双重挤压下,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5%警戒线。
危机中孕育转机。隆基绿能宣布BC银浆消耗量年内将降至7mg/W,直指TOPCon的9mg/W水平;晶科能源则加速推进0BB+光转膜技术,推动TOPCon组件功率突破630W。随着美国IRA新政将BC技术纳入税收抵免优先序列,技术路线的天平或将再次倾斜。
这场专利战争的终局,或许不在于法庭胜负,而在于谁能在N型时代的技术马拉松中率先突破30%效率阈值。当产业从军备竞赛回归技术本源,真正的赢家终将属于持续创新的破局者。